美國聯準會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將在本週的16~17日開會,全球金融界都屏息以待,因為傳聞已久的美國9月升息,將在這兩日內攤牌。由於中國經濟成長增速放緩、歐元區經濟復甦遲緩,加上美國最近的通膨率數據也還只有0.3%,距離2%的通膨目標還有一段距離,9月1日IMF主席拉加德也向美國聯準會呼籲希望能暫緩升息,在全球經濟狀況的疲弱比想像中還要嚴重的情況下,國際市場投資人預期9月升息的機率降至20~30%。聯準會的FOMC成員,一向分為鷹派與鴿派,前者力主升息,後者則希望維持現況,持續觀察再作決定,最終結論為何,備受世人關注。

若出現第四種情況,現在就升息對聯準會本身而言,是另外一種情況的背信,並且可能不利於美國本身的經濟成長。年初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框架(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)聲明,明白揭示通膨2%為其目標,而實際上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連續39個月遠低於2%,聯準會在6月時曾預估消費者物價指數會在明年底上升到2%,但到了7月聯準會又認為未來兩年內,消費者物價指數都不會有2%的成長。因此,若聯準會在9月升息,不但失去貫徹貨幣政策目標的公信信用貸款力,而且如鴿派人士所言,太早升息會使美國陷入通縮,甚至會因通縮而導致經濟衰退。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若出現第二種情況,現在不升息也不提對策,則聯準會信誓旦旦的逐步升息計畫宣告跳票,影響聯準會的公信力甚鉅。鷹派人士向來認為,防範通膨應在通膨尚未成氣候之前就採取行動,恐怕也不會坐視。以美國實體經濟的改善速率來看,失業率到年底可能會來到4.8%的新低點,優於美國充分就業區間(失業率5.0%~5.2%)的下限,表示總支出將出現總體經濟學所稱的「膨脹缺口」,通膨可能一觸即發,甚至不可收拾;若太慢提升利率,可能損及聯準會的信用,且傷及美國經濟的安定。



若出現第三種情況,現在就升息可能對已經脆弱的全球經濟,造成落井下石的衝擊。中國經濟成長增速放緩、需求降低,導致馬來西亞及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陷入成長停滯,IMF主席拉加德因此才向聯準會呼籲,希望能暫緩升息;若美國仍執意升息,可能成為世界公敵。而且美國一旦升息,極可能導致資金抽離新興市場國家,新興市場國家實體經濟原本脆弱,再加上金融市場的「血荒」,若處理不善,可能發生類負債整合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「新興市場風暴」,一旦發生將造成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暴跌,甚至導致貨幣戰爭,即使是全球獨強的美國,可能也會被反噬而難以善了。

工商時報【主筆室】

以第一種情況而言,現在不升息雖然合乎市場預期,但美國實體經濟各項數據都非常良好,例如職缺數量在7月來到新高點,汽車銷售在8月創下十年來最佳數字,9月份失業率也降到5.1%,符合聯準會的充分就業標準。換言之,實體經濟的優異表現,顯示勞動市場因職缺數量及充分就業等因素,將出現勞動力供需緊繃的情勢,工資上漲及通膨再起潛存壓力;汽車銷售創下十年來最佳數字,顯示內需強勁,通貨膨脹的可能性提高,葉倫必須在貨幣政策方面,提出其對國內經濟情勢的對策。但若決定不升息,她還有什麼政策工具可用?市場上雖曾建議聯準會在市場出售債券,將過胖的聯準會資產負債表(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已由不到1兆美元增至4.5兆美元)瘦身,但茲事體大,恐將影響銀行流動性,因而上述建議成為「葉倫對策」的機率不高。

社論-升息不升息,妾身千萬難

元朝姚燧的「憑闌人」:「欲寄君衣君不還,不寄君衣君又寒;寄與不寄間,妾身千萬難。」用來形容聯準會FOMC在9月16~17日的開會心境,可謂十分貼切;最後兩句改為「升息不升息,妾身千萬難」,對於聯準會主席葉倫而言,可就更加適合了。至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人的心境,則是「風不定,人初靜,明日落紅應滿徑。」(北宋張先「天仙子」),而且一旦作出升息決定,可能「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?」(南宋李清照「聲聲慢」)。因此,儘管一般預期9月升息機率甚低,我們的國安基金仍宜枕戈待旦,避免不測。

聯準會本週會議的結論,不外乎下列四種情況:1.現在不升息,葉倫提出其對策;2.現在不升息也不提對策,聯準會信誓旦旦的逐步升息計畫化成泡影;3.現在升息,已經脆弱的全球經濟更加風雨飄搖;4.現在升息,棄守聯準會在年初提出要提高通膨率至2%的貨幣政策目標。其實第3及第4種情況分別是升息對國際經濟及美國國內的影響,也可以算是一種情況;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,對聯準會主席葉倫而言,都是很棘手的政策抉擇。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社論-升息不升息-妾身千萬難信貸-215007171--finance.html


ED7BFA1FD152FF72
arrow
arrow

    r93fz5rh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